非脂乳固体低聚果糖神经鞘磷脂脑磷脂色氨酸卵磷脂乳铁蛋白胆固醇磷脂胱氨酸乳脂多聚果糖肉碱乳糖麦芽糊精叶黄素酪蛋白GOS益生元肌醇乳清蛋白烟酰胺β-胡萝卜素硒α-亚麻酸油酸膳食纤维花生四烯酸AADHA核苷酸IgG活性免疫球蛋白牛磺酸钾氯钠碘铜锰锌铁镁钙磷胆碱生物素泛酸叶酸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D3水分灰分(矿物质)亚油酸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维生素A维生素C
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分。自然界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形式是食盐。氯在人体含量平均为1.17g/kg,总量约为82-100g,占体重的0.15%,广泛分布于全身。主要一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在。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中。
食物来源
膳食氯几乎完全来源于氯化钠,仅少量来自氯化钾。因此食盐及其加工食品酱油、腌制肉或烟熏食品、酱菜类以及咸味食品等都富含氯化物。 一般天然食品中氯的含量差异较大;天然水中也几乎都含有氯。
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2.氯离子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二者约占总离子数的80%左右,调节与控制着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
3.参与血液CO二价离子运输。
4.氯离子还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胃酸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氯还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等。
需要人群
大量出汗、腹泻呕吐、肾功能异常及使用利尿剂、肺心病时会导致氯丢失、引起氯缺乏和血浆钠氯比例改变。
生理需要
我国目前尚缺乏氯的需要量的研究资料,难于制定EAR和RNI,根据氯化钠的分子组成,结合钠的AI值,我国提出中国居民膳食适宜摄入量(AI)为3400mg/d。
过量表现
人体摄入氯过多引起对机体的危害作用并不多见。仅见于严重失水、持续摄入高氯化钠或过多氯化铵;临床上可见于输尿管-肠吻合术、肾功能衰竭、尿溶质负荷过多、尿崩症以及肠对氯的吸收增强等,以上均可引起氯过多而致高氯血症。此外,敏感个体尚可致血压升高。
缺乏症
氯的缺乏常伴有钠缺乏,此时,造成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发生肌肉收缩不良,消化功能受损,且可影响生长发育。
摄取提示
饮用含氯的水最好能吃一些酸奶酪和维生素E,因为酸奶酷能补充被氯杀死的肠内有益菌,而维生素E能补充被氯破坏掉的部分。